【環保回收】環團促規管可降解塑膠 憂與傳統塑膠混合擾亂回收系統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23/03/14 12:49

最後更新: 2023/03/14 13:22

分享:

分享:

張雅婷擔心「可降解」的塑膠與傳統塑膠混合回收會擾亂回收系統。(梁偉榮攝)

近年市面上推出愈來愈多聲稱「可降解」的塑膠產品,綠惜地球高級項目主任張雅婷今早(14日)出席電台節目時指,綠惜地球抽查及檢測市面12款聲稱「可降解」的雨傘袋,發現全部均含傳統塑膠原料,當中一半更印有回收標誌,擔心「可降解」的塑膠與傳統塑膠混合回收會擾亂回收系統。

張雅婷表示,綠惜地球去年10至11月,於23個本地大型商場、工廈、銀行等收集12款聲稱「可降解」的雨傘袋,並委託化驗所化驗,結果發現全部均含傳統塑膠原料聚乙烯(PE)。12款雨傘袋上分別聲稱「自然分解」、「光線降解」、「可生物降解」,甚至有一款聲稱可「完全分解」。張雅婷指,如膠袋只含少量傳統塑膠原料,仍可以被降解,但現時不能肯定市面上聲稱「可降解」的膠袋含多少傳統塑膠原料的比例。她續指,現時香港未有對可降解的塑膠產品進行規管,例如即使雨傘袋只有5%的塑膠可以被降解,仍可以宣稱為「可降解」。張雅婷稱,其他國家對可降解的塑膠產品設有標準,不會單在膠袋上標示「可降解」,例如澳洲對可於180日内,生物降解9成塑膠原料的塑膠產品給予「AS4736」認證。張雅婷表示,環保團體的能力有限,希望政府部門,如環保署、消委會及海關能與他們合作,幫助他們檢驗市面上的塑膠產品。

最新影片推介

張雅婷稱,不同的塑膠材料均有特定分解條件,即使是環保團體,也不理解「光線降解」是以太陽光、紫外光還是室内光分解。她又指,收集會來的雨傘袋由去年10月至今已經半年,在辦公室的燈的照射下仍絲毫無損,質疑「光線降解」是否真的有效分解塑膠。她續指,可降解的膠袋與傳統塑的原材料不同,如放入回收鏈條,可能會擾亂整個系統,甚至不能回收,惟綠惜地球抽查的12款聲稱「可降解」雨傘袋上,有一半均印有三角循環回收標,令消費者誤以為「可降解」雨傘袋可以與傳統膠袋一起回收。綠惜地球又曾向43間「綠在區區」旗下的環保回收站查詢,有3成的職員稱可以回收「可降解」膠袋,又有兩成職員指要先「拍照供職員了解再決定」,反映訊息混亂,連前綫職員都不清楚回收的準則。張雅婷批評,環保署沒有就回收「可降解」膠袋做出清晰的指引。

張雅婷建議,環保署需要就回收「可降解」的塑膠做出清晰的規管,清楚列明「可降解」塑膠的定義,同時規管回收標誌的使用。她又指,年底才實施管制「可降解」塑膠太遲,批評政府「嘆慢板」,應參考其他國家的做法,儘快規管相關產品。

HKETAPP健康台更多都市疾病影片:https://bit.ly/3cNFwr7

hket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。立即下載:https://bit.ly/34FTtW9

記者:吳穎嵛